首页

红色妖姬调教猥琐服务生。

时间:2025-05-24 04:17:05 作者:雄安举办“百名产业科技博士雄安行”活动 浏览量:69760

  中新网绍兴10月3日电 题:“一双鞋”的二次创业路

  作者 项菁

  打包、分拣、发货……近日,在浙江绍兴诸暨市姚江镇某鞋企仓库,快递订单堆积如山,数位工人加紧出货。负责人周泉受访时说,“今年9月至10月是开学季,也是童鞋销售旺季,我们新推出多款童鞋,一天最多能销售近万双。”

  周泉是当地“鞋二代”,父亲做了十多年的棉鞋生意。和父亲不同,周泉看中了童鞋市场,并和多个国际知名的童鞋品牌签约,“借助品牌IP,我们已经研发推出近百款童鞋,实现线上线下热销。”

  周泉所在的姚江镇是典型的“鞋业之乡”。该镇现有鞋业相关企业200余家,年产鞋子近5000万双,遍布海内外市场。依靠“一双鞋”、走出“共富路”,是鞋业小镇的生动写照。

鞋企工人打包将发往美国的成品女鞋。项菁 摄

  姚江鞋业起步于改革开放初期,是浙江“块状经济”发展的缩影。

  诸暨市鞋业协会秘书长郭信均受访时回忆说,彼时,当地人纷纷办起家庭小作坊,开始做鞋或制作鞋料,“最多的时候有近千家鞋厂,以制作传统布鞋为主。制鞋、卖鞋是姚江人主要经济来源。”

  然而随着时代变迁,由于产品单一、创新意识薄弱等因素,姚江鞋业一度陷入发展瓶颈,面临着“做得出来却卖不出去”的窘境。“利润很低。”郭信均坦言,后来很多人不再从事制鞋行业,鞋业产业逐渐萎缩,“最后鞋企剩下不到100家”。

  2021年5月,浙江被赋予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的重要使命。聚焦共富愿景,这座鞋业小镇重新出发,比如“招大引强”引进龙头企业、鼓励传统鞋企转型升级、开设“共富工坊”增添动能,共同探索“一双鞋”的二次创业路。

  眼下,当地新引进的某头部鞋企正在建设一期智造项目,不久后便可投入使用,将为当地提供就业岗位200多个,预计实现年产值2亿元。据介绍,该项目分两期建设,全部建成后可实现税收1920万元。

  在市场需求的牵动下,鞋类也在经历变革。比如当地曾经主要生产布鞋、保暖鞋等传统鞋类,如今正向童鞋、时装女鞋、休闲运动鞋等现代鞋类转型。

姚江鞋企推出的新中式布鞋。姚江 供图

  “各位直播间的宝宝,今天给大家带来的是新中式布鞋……”近日,在姚江一家老鞋企直播间里,主播黄圣媛正卖力推销新款布鞋。黄圣媛称,“均价在500元左右,我们的消费群体大多是年轻人。”

  据介绍,去年企业抓住“新中式”火热的机遇,开发出以香云纱、宋锦、云锦、杭锦为面料的布鞋,鞋上的“新国风”深受网友喜爱。该公司总经理黄正锋直言,今年有位客户一次性订购了1000双。

  另一家鞋企在当地落地7年。在属地政府的政策扶持下,该鞋企从一家小规模企业发展成规模以上企业,生产的时尚女鞋远销欧美国家和地区。该鞋厂负责人陈青松介绍说,这些年,其不断适应市场需求,“去年我们生产了100多万双女鞋,今年的目标是200万双。”

  数据显示,2023年姚江鞋业产值突破15亿元,其中4家规模企业的产值超2亿元,同比增长14.5%。

  一双鞋,不仅壮大了鞋企,也带动了民众增收。近些年,当地积极盘活农村闲置资源,携手村社、鞋企等打造鞋业“共富工坊”,现已吸纳乡村剩余劳动力近千人。村民们在家门口,就能鼓足钱袋子。

  缝线、打磨、粘接,一双新鞋顺利入筐……56岁的唐小玲手法娴熟,已是当地“共富工坊”的熟练工。“三年前就来到这里上班,一个月能赚4500元,工作稳定且离家近,很舒心。”唐小玲如是说。(完)

【编辑:付子豪】

展开全文
相关文章
瞭望·治国理政纪事|走好“特”“优”农业发展之路

近年来,当地通过招商引资开发荒沟、滩涂资源,不仅发展生态种植,还拓展水产养殖,让昔日贫瘠的荒沟、滩涂变身为村民的“致富田”,逐渐形成以薛公滩生态为核心的特色养殖格局。

人民论坛网评 | 盛美绽放新时代巾帼芳华

成都8月31日电(林卓玮)“在映秀和整个四川,政府在灾后救援和重建方面,真正创造了奇迹……那时我就意识到,中国能将不可能变为可能,”近日,在成都举行的2024年中国网络文明大会期间,中国日报社高级记者聂子瑞(Erik Nilsson)接受专访时,向记者如是表示。

让历史说话——欧洲多国专家热议《南海的历史与主权》

报告认为,示范区揭牌成立以来,上海市、江苏省和浙江省严格落实示范区总规要求,国土空间保护开发格局持续优化,区域一体化空间治理水平显著提升,有力支撑了示范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原北京经济技术投资开发总公司党委书记、经理赵广义接受审查调查

4月30日,四川遂宁,远眺正在建设中的成达万高铁遂宁涪江特大桥。当日,四川成都经达州至重庆万州高铁(简称“成达万高铁”)遂宁涪江特大桥建设工地主塔和架梁建设工作有序推进,现场一派繁忙景象。(无人机照片)

美职业棒球联盟首尔系列赛揭幕战在即 有人称将炸赛场

这些年,清镇市人民法院环境保护法审理了一件件有重大影响的公益诉讼案件:全国首例环境信息公开案,以司法审查推动政府信息公开;全国首例个人作为原告的公益诉讼案,开启“谁污染谁治理,谁破坏谁修复”的生态补偿审判先河……这些案件为我国环境公益诉讼制度的建立提供了丰富的司法实践素材,也为红枫湖生态环境保护撑起了法律“保护伞”。

相关资讯
热门资讯